李石良,给针刀装上透视眼

生命时报 2021-12-08 14:35

专科精英.jpg

李石良

给针刀装上透视眼

李石良,58岁,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出版第一部针刀专科临床解剖学著作——《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主导了超声可视化针刀系列技术的研发,推动针刀技术进入可视化时代。

专科精英-针灸推拿-李石良.jpg

“没想到,一把年纪还上了电视!”2021年8月的一天,是75岁退休教师王阿姨最开心的一天,这天,她与她的主治大夫李石良教授一同作客了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并坚持了三个多小时的节目录制,这在几个月前,可是王阿姨“想都不敢想的事”!

4个月前,王阿姨在做家务时,腰部突然袭来一阵刺痛。这之后,疼痛越来越重,2个月后,王阿姨已经不能走路了。她四处求医,骨科医生诊断她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建议手术治疗。王阿姨一听“手术”害怕极了,她想先保守治疗,就膏药、针灸、中药轮番试,结果病情“反而越来越厉害了。”王阿姨诉苦说,“走路走不了,躺也躺不平,睡觉得斜靠着。”

多方咨询之下,王阿姨找到了李石良教授,经反复检查,李石良确定了她的患病位置,决定用针刀进行治疗。王阿姨有些担心:“之前试过针刀,扎得特别疼不说,腰痛还越扎越厉害。”李石良解释,这可不是普通的针刀。“传统针刀治疗靠的是手摸心会,而现在的超声引导下的针刀,可以巡航导弹,指哪打哪,相当于安装了一双透视眼。”李石良照顾王阿姨采取侧卧体位,调试超声设备,确定治疗靶点,消毒、麻醉、精准下针操作……10分钟,手术结束!

“太神奇了!手术做完,腰就能直起来了,我是做着轮椅来,自己走路离开的!”王阿姨和老伴那叫一个开心!这样的治疗,王阿姨又做了4次,如今的王阿姨上下楼梯、买菜完全不受影响,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李石良的患者都有王阿姨这样的就诊体验,然而,这项技术创新的背后,却异常艰辛!

1998年,当时还是一名普通针灸大夫的李石良了解到有一种叫做“针刀”的医疗技术,可以解决很多传统针灸无法解决的顽疾。好奇心和进取心驱使着他,就此开始了20年不懈钻研之路。为了实现从传统针刀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的革新,李石良和团队专门学习了麻醉学、解剖学、介入超声、材料学……这在医学业内都是一个传奇。

2010年,为了研究针刀临床技术的解剖学依据,李石良脱产两年带领团队投入了深入的解剖学研究。“那时候,孩子还小,爱人也忙,我就把孩子带到解剖实验室,孩子一点儿都不怕。”李石良说,两年多的时间,他为学术界奉献了一部《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奠定了针刀医学这一年轻学科的临床解剖学基础,获得了2017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石良受到超声介入技术的启发,他立即意识到:可视化可能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针刀及针灸技术。他果断决定开始学习超声技术,并开始超声引导下针刀应用解剖学的系列研究。近两年,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申报中的专利达到8项,这对于针灸这样一个“弱势学科”来说相当不易。

2019年,李石良团队的学术论文《超声引导下经皮腰椎黄韧带针刀松解术》在国际医学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这是可视化针刀技术代表中国传统医学首次走入国际视野并获得世界同行的关注和认可。十多年来,李石良和团队不断挑战自我,不断突破学术专业壁垒,以实际行动成为针刀及针灸技术进入可视化时代的最有力的推动者。李石良说,“培养更多的人才,服务更多的百姓,加强国际交流,让国际同行共享我们中国人原创的医疗技术,将是我的下一个人生目标!”▲(中日友好医院供稿)

2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