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昭,践行标准化治疗,尊重每一位病人

生命时报 2021-12-08 14:28

专科精英.jpg

王孟昭

践行标准化治疗,尊重每一位病人

王孟昭,49岁,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部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成员,多年从事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和支气管镜的诊断和治疗。

专科精英-呼吸-王孟昭.jpg

对于多数人来说,即使身处医学高速发展的现在,也依然会谈癌色变,尤其是我国肿瘤病人中致死率最高的肺癌,更是让人心生畏惧。然而,却仍有这样一批人,前赴后继地投身于攻克肺癌的伟大事业中,王孟昭就是其中的一员。

王孟昭是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肺癌中心负责人。他所在的北京协和医院,格外重视医疗工作中“三基三严”(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培养和落实。从医20余年的王孟昭更是把 “三基三严”贯彻执行到了每一个医疗决策中。

2012年,一位咳嗽的病人来到了王教授的门诊。一系列的检查后,该病人确诊为晚期肺腺癌。王孟昭让患者口服对症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这也是针对这一类型病人的标准治疗。然而,吉非替尼治疗10个月之后,患者不幸出现了病情进展,肺内病灶明显增大。他建议患者再次对肺内病灶行活检,根据活检结果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由于疾病快速进展,患者和家属都希望尽快开始新的治疗,对再次活检提出了疑问。王孟昭耐心详细地对此进行了解答,最终患者顺利完成了二次活检,而这次的病理结果显示是小细胞肺癌。而小细胞肺癌转化是独特的靶向药物耐药机制,所以原有的治疗没有获得预期的疗效。患者和家属得知后,惊呼神奇,也表达了对王孟昭的敬佩。随后,该病人接受了针对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然而,半年后,患者疾病却再次出现了进展,除了咳嗽加重,还新添了头疼、呕吐和右中下腹疼痛的主诉。根据患者的胸腹部CT表现,王孟昭考虑肺部腹部的症状和肺内的小细胞肺癌进展有关,而头疼、呕吐则高度怀疑肿瘤发生了脑膜转移,这一点应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明确诊断。腰穿后,脑脊液病理诊断显示脑脊液瘤细胞是腺癌细胞,且基因检测提示存在突变。至此可以说明,该患者身上先后存在两种病理类型的肺癌,各自发生进展后仍保留,这对从医多年的王教授来讲,亦不多见。

于是,王孟昭分别给予患者针对基因突变的腺癌脑膜转移的治疗,及针对小细胞肺癌的全身化疗。一个疗程后,患者的头痛、喘憋和肝区疼痛症状均获得了缓解。他常对科里的年轻医生说,“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是明确病理诊断,尽快开始治疗。但是如果因为着急而没有明确诊断就盲目治疗,反而可能错失治疗时机。”

多年来,王孟昭言传身教,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选择最规范且适合的治疗方案。同时,他注重临床、教学和科研齐头并进,带领科室开拓进取,引领全国呼吸领域肺癌亚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推进国内晚期肺癌的规范化诊疗,并积极开展新药临床研究,为众多晚期肺癌患者减缓了疾病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捍卫了生命尊严。他常说,“患者与医生的差别仅仅是患者出现了身体不适,医生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每一个患者。”▲ (石岳泉)

2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