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熠达,做有创新意识的好医生

生命时报 2021-12-08 14:17

专科精英.jpg

唐熠达

做有创新意识的好医生

唐熠达,48岁,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擅长复杂冠心病和瓣膜性心脏病的评估诊断和药物、介入治疗,心血管代谢疾病诊疗等。

专科精英-心血管-唐熠达.jpg

“爷爷,您真棒,恢复得很好,马上就可以出院了。”望着老人慈祥的笑脸,在场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祝贺这位耄耋老人重获新生。

这是一位92岁的老年男性患者,2021年8月26日主因“5天内晕厥2次”收住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入院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陈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前列腺增生术后等多种疾病。患者高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存在手术指征,但不能耐受传统开胸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经过心内科主任唐熠达教授团队前期充分、精准评估后,为患者制定了最佳治疗方案:一站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并于2021年9月1日,在心脏外科、麻醉科、超声心动专业组、电生理专业组、导管室、护理团队等多学科共同努力下,完成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同期进行了冠脉介入支架术,历经2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当天拔除气管插管,第二天转入心内科普通病房,术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恢复良好,于术后4天顺利出院。

出院当天,老人激动的握住医护人员的手说:“感谢北医三院心内科团队,使我能够摆脱困扰多年的头晕、胸闷的老毛病,我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可以说焕然新生了,你们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天使!”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75岁以上人群中,每8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主动脉瓣狭窄,大约50%未经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会在发生症状后2年内死亡。曾经,患有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只能通过开胸、停止心脏跳动来更换瓣膜,其风险和创伤不言而喻,即使成功,术后的恢复也十分痛苦。最令人痛心的是,其中有1/3的老年患者无法承受外科手术的风险,丧失手术机会。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通过微创的方式为无法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通过导管和导丝便可更换瓣膜,手术时间仅需1~2个小时,术后也仅需3~5天便可以出院。创伤小、恢复快,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诊疗手段的不断创新,让人不禁思考我们的角色是什么。”唐熠达主任说,我们的角色是Physician Scientist,医学科学家或叫医生科学家。首先,要做一个好医生。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热爱很大程度来自于成就感,把病人治好了,这种自我满足感特别好。同时,医患沟通时要将心比心,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也会从你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二,要有所创新。我们处在一个特别好的时代,这个时代给你了充分的机会,让你去发挥聪明才智,去做一些相应的创新,但是这些创新是建立在你是一个合格的好医生的基础上。

作为科室主任,唐熠达这一年很忙,除了门诊、查房、手术、科研、教学、开会、管理科室之外,他还要放很多时间在专科医联体建设和健康管理社区上面。他期待着每个人都能成为健康的主动承担者,对于医生这份职业,他说:“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供稿)

2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