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让患者有尊严地活着

生命时报 2021-12-08 14:09

专科精英.jpg

吴文

让患者有尊严地活着

吴文,55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评定学组副组长。

专科精英-康复-吴文.jpg

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病区内,常常会见到一位面带笑意的“白大褂”在病房、治疗室间走动,患者主动和他打招呼,他也关切询问患者的情况、倾听患者的需求。他是吴文,在康复领域深耕数十年,用个体化方案帮助不计其数的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功能。

61岁的张伯带着一位邻居老周找吴文主任看腰痛,老周在与吴文交谈过程中,只听“咔擦”一下,顿时觉得腰痛消失,活动自如了。吴文告诉老周,腰痛是腰小关节紊乱所致,是小问题,用手法复位就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张伯是吴文的“老朋友”,退休后参加了老年书法班、接送孙子上下学,生活其乐融融。然而十几年前,张伯反复腰痛,5年前病情越发加重,左下肢开始出现明显的放射痛,在当地医院保守治疗了一个半月没有明显缓解,偶然机会找到了吴文主任。刚到医院时,张伯的左小腿肌肉抽痛,站着或走路都十分困难,睡眠及日常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经系列检查,张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考虑椎间盘突出明显,出现肌力下降,且保守治疗无效,吴文建议张伯采取手术治疗。但张伯因害怕拒绝开刀,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吴文团队决定为他实施“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臭氧注射”。在局麻下,医生把直径0.8毫米的射频针通过DSA引导插入突出的椎间盘,测试感觉与运动神经后,70~90℃加热5分钟,注射臭氧3毫升,整个治疗时间15分钟。

术后第二天,张伯的左下肢放射痛就明显改善;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左下肢低温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疼痛完全缓解,生活完全自理。此后,张伯就成了吴文主任团队的“忠实粉丝”。

其实,康复科除了颈肩腰腿痛等疾患的诊疗外,更多的是病后各种功能障碍的康复者。

小李是IT公司技术员,有两个小孩,妻子待业,母亲83岁,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有天小李上班途中突然昏迷,急诊入院确诊为脑出血。经及时抢救及30多天治疗,人救活了,但变得易怒暴躁,无法与人交流,右侧肢体不能活动,没办法自己吃东西。小李的病让他的家庭陷入困境,亲人悲伤不已,一度十分绝望。

在朋友的推荐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小李的家人找到了吴文主任。经诊断,小李确诊为脑出血恢复期,完全性失语、右侧偏瘫,有卒中后精神及认知障碍。经康复评定,吴文团队迅速为小李制定了个性化康复的目标和计划。但因小李有精神障碍,易怒暴躁,起初他很不配合,但吴文团队并没有放弃,一边对小李在情感和生活上“常常帮助和安慰”,一边用药物镇痛镇静,循序渐进对小李展开了全面康复治疗。小李的情绪渐渐平稳了下来后,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2周的康复训练,小李的言语及吞咽基本恢复正常,右侧肢体肌力和控制能力明显恢复。但由于小李足下垂与肩关节半脱位,吴文团队还为他量身定做了肩托及踝足支具,以辅助他进行坐起及站立训练,同时很贴心地为小李设计了一套与其职业相配的功能训练,极大激发了小李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半年后,小李可以独立步行,生活基本自理。10个月后,顺利重返工作岗位。

中风患者的康复是艰难而漫长的,而小李是不幸中的万幸。在患病后得到了及时系统的康复治疗,为功能恢复提供了最大可能和保障。

几十年来,吴文始终坚持践行自己的信念。在他看来,对于中风、脑外伤、脊髓损伤等严重疾病,抢救生命当然十分重要,但术后及时康复更不容忽视。因为活下来的人,不只是要活着,还要重返家庭,回归社会,要有质量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这是康复医学的宗旨。

为了这个信念和目标,吴文教授数年如一日,深耕细作,笃行不怠,有口皆碑。▲

2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