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华,让患者敬出标准的军礼

生命时报 2021-12-08 14:07

专科精英.jpg

王宁华

让患者敬出标准的军礼

王宁华,57岁,主任医师,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中国老年医学会康复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国康复医学会电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远程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专科精英-康复-王宁华.jpg

作为一名康复医学科医生,见过太多的无奈与悲伤,但也常常被感动。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爱与责任的故事。

老李(化名)是一名军人,事业有成、夫妻和睦、儿女双全,一家人常常引得邻里羡慕。可在2018年的8月,生活跟老李一家开了个很大的玩笑,让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措手不及。老李工作中突发脑出血,被救护车送到附近医院抢救,人是抢救回来了,在ICU待了一个月,家人再见到老李,平日里爱笑的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大部分时间处于昏睡状态,就算醒着也是目光呆滞、没有交流。但老李的家人们并没有被打垮,而是选择积极面对,辗转市内多家医院后,于2018年10月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入院时,老李四肢肌张力高,轮椅转运,入院后王宁华主任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对老李的认知、言语、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感觉和日常活动能力等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康复评估,根据他的功能问题制定了康复目标和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在训练过程中选择难度适宜的任务,为老李进行任务导向性训练,并强调互动性强的趣味游戏,由此改善老李的认知功能,同时对老李的家属进行了康复宣教。老李的孩子们接受度很高,也很愿意配合,希望父亲可以快点好起来。于是,每天治疗师为老李康复训练后,都会给他们布置一些家庭训练任务,并教会家属动作要领,指导家属注意事项。功夫不负有心人,医患之间的高度配合,使老李的状况每天都在改善。

一个月后,老李的功能好多了,可以自己动手吃饭,慢慢地,老李可以自己坐着、独立吃饭,说的话也多起来了,并能跟熟悉的病友打招呼。康复2周后老李已经可以独立行走约200米,日常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治疗师和家人们看到老李的进步都很欣慰,但老李还是常常紧锁眉头,不太开心。细心的王主任查房时发现了这一点,主动弯下腰来询问老李:“您的功能已经恢复的很棒了,生活基本都能自理,还有什么地方觉得不够满意吗?”听到王主任体贴的提问,老李打开了话匣子:“您不知道,他们都说我恢复得不错,但您看我的手,我作为一个军人,现在连军礼都敬不标准,还怎么回去工作?”听到老李的回答,所有人都恍然大悟。王主任语重心长地对科室所有康复医生和治疗师说:“我们在制定康复目标时,一定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评估结果,要认真倾听并优先考虑患者的康复需求。”

康复的最终目的是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在康复团队和家属的不懈努力下,老李终于能敬出标准的军礼。出院时,老李认真地向王主任敬了一个礼,说“我必须要感谢你,给了我昂首挺胸回归部队的机会”。在场所有人都被深深感动了,感动于老李对工作和部队的热爱,感动于老李家人对他不离不弃的真情,更感动于王主任对待每一位患者的认真、细心和责任感。

这就是他们的故事,也是无数个患者家庭的故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其中的滋味。虽然疾病给他们带来了莫大的伤害,虽然康复之路仍漫漫,但因为有爱,一切都不再那么可怕。一句“谢谢你”,一句“不离不弃”,让生活变得无比温暖而美好。▲(王荣丽)

2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