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手术不是结束,是康复的开始

生命时报 2021-12-08 13:50

专科精英.jpg

江山

手术不是结束,是康复的开始

江山,41岁,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解放军总医院十大杰出青年,中日友好医院“拔尖人才”。兼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第十届、第十一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远程康复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北京医师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委。

专科精英-康复-江山.jpg

2000年4月,彼时还是一名正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参加实习的本科学员江山,第一次进入临床见习,这让他体会到和书本完全不一样的触动。

记得有一位80多岁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后第二天就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半个月,这位高龄患者便开始练习康复踏车,即大家理解的“蹬自行车”。6周后,老人竟然奇迹般地能自己下地走路,彻底打破了“伤筋动骨100天,只能躺在床上”的认知。通过参与这位患者的全程康复治疗,江山意识到,手术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手术不是结束,而是康复治疗的开始。如果没有康复的介入,即便手术成功,老人也很难留住一条功能健全的腿。正是这样一位患者,带江山第一次步入了康复医学的殿堂。大学毕业后,江山毅然选择了康复医学专业,一干就是20年。

康复医学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医学领域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江山也一直默默工作在临床一线,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为无数病人解除病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尊敬和爱戴。

2013年,科室收治了一位22岁的年轻患者,小伙子因不慎从高空坠落,导致腰椎骨折、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自主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手术后的患者,生命是保住了,可是高额的康复费用让其家人望而却步。更让人同情的是,小伙子的父母都是残疾人,一家人生活的来源全靠他在外打工的收入来艰难支撑。面对这位痛苦无助的患者以及伤心绝望的家长,江山心情沉重,他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让这位患者重新站起来。在研究了患者的病情,并与相关专家一起制定了康复方案后,考虑到患者家庭困难,为节省开销,江山带领他的团队,手把手将康复方法教授给患者及其家人。由于患者情绪低落,江山每天找患者谈心,帮助患者规划未来职业,让他找到了重头再来的希望和动力。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2个月后这位年轻人终于站起来了,并在家属的搀扶下可以缓慢行走。康复出院后,小伙子满怀信心,重新找到了工作并结婚、生子。此后,江山更加透彻理解了他心中康复医学的目标和未来:让患者重返家庭、社会和工作岗位的同时,康复医学也在努力实现着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这样的事例对于江山来说不胜枚举。

作为一名康复医学科医生,江山深知,在我国的基层以及边远地区,康复医疗资源还处于极度缺乏状态。因此,这些年江山一直积极参加各类下基层帮扶活动。在帮扶活动中,江山坚持“先干再帮后带”的原则,积极与当地医生交流。2018年,江山远赴西藏参加了康复服务行活动,这是国内首次在西藏高原开展的大型康复医疗帮扶活动,将先进的康复技术和理念带到了西藏高原,同时还协助成立了西藏康复医学会。

“医为人之司命,不精则杀人”。江山深切认识到,作为国内大型三甲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医生,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他多次参加国内外最顶级的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积极学习国内外最先进的康复理念和康复技术,不断提升自我。在工作中,他积极带领团队将先进治疗技术与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临床,取得了较好的康复疗效,受到广大患者的赞誉。江山尤其在脑损伤后高级神经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负责、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并先后有多篇论文在国内外一流康复刊物上发表,受到了同行的赞赏和肯定。

江山经常对他的同事和学生们说:“康复医学是值得我们奋斗一生的事业。”正是因为有像江山这样一群孜孜不倦的医务工作者,在为这个领域默默奋斗着、奉献,康复医学才会快速发展,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姚瑞泽)

2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