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征,用科普拓展医生“宽度”

生命时报 2021-12-08 11:02

科普影响力.jpg

张宏征

用科普拓展医生“宽度”

张宏征,43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负责人、耳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人工耳蜗助残项目负责人及指定手术医生,专注儿童听力障碍的精准诊治、微创人工耳蜗植入以及个体化康复研究;擅长耳显微外科及耳内镜手术,对中内耳畸形、耳蜗骨化、鼻咽癌放疗后耳聋、顽固梅尼埃病、颞骨肿瘤等复杂疑难病例积累了丰富经验。

张宏征2.jpg

讲故事、做视频、玩音乐……这些“网红大V”们的日常分享,早已被张宏征“嫁接”到了医学科普。从专注耳科疾病的医生,到科普达人、乐队主唱,张宏征不断切换角色,拓展医生“宽度”。

5岁多的小涵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直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3岁时小涵仅会说一些简单的双音节词,口齿也不清晰。起初家人并未在意,认为长大点情况就会变好。

直到小涵5岁多了还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父母才带孩子到广州求诊。经检查发现,小涵一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另一侧达到极重度水平。令人痛心的是,孩子错过了言语发育的重要时期,即使通过手术改善听力,以后说话也十分困难。

上述小涵的确诊经历,是张宏征众多临床病例之一,在其20余年的临床生涯中,像小涵这样病情延误的案例并不少见。张宏征开始琢磨:与其被动地等患者拖到病情十分严重时才就医,不如主动做些什么。为了纠正错误观念,避免伪科学误导人,自2015年起,张宏征萌生了做健康科普的想法,希望能以己之力向大众传播科学权威的医学常识和健康知识,帮助大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信息化时代下,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如何将科普内容更广泛地传递给大众?如何用普通人能听懂的话传播专业医学知识,让医学科普既通俗又不失科学性?对此,张宏征做了不少尝试与创新,他希望摆脱枯燥的说教,用大众乐于接受的生动形式,帮大家了解医学的内核。

为了扩大科普影响力与传播力,张宏征与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各级各类媒体密切合作,借助主流媒体的力量进行健康科普。

2017年,张宏征招募了有音乐特长、对听觉研究感兴趣的学生,组建起一支集钢琴、吉他、小提琴、古筝、黑管等多种乐器的乐队,取名“寻声者”,而他自己则担当起乐队主唱。改编创作的歌曲《寻声者》,唱出了听力障碍人群的心声。

2021年,张宏征带领科室团队以小涵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一部科普情景剧《爱要让你听见》,希望唤起更多人对儿童听力障碍的重视,该作品分别荣获全国和广东省健康科普大赛表演类一等奖。

即便日常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十分繁忙,张宏征依然坚持在科普一线。“医生不仅仅是治病救急,更应该是一名健康守护者,做疾病预防者。”张宏征这样说道,医生治病时往往只能专注某种疾病、某位患者,但在做科普宣教时,覆盖面可以辐射几百上千人。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身为科室“领头羊”,张宏征不光自己做科普,还号召科室医护团队和学生一起写科普文、做科普视频,先后开设“珠江耳科”“南医大珠江医院耳鼻咽喉中心”公众号,入驻B站、抖音等时下流行的社交平台,为公众持续输出有趣、靠谱的健康知识。

让医生成为健康科普的主力军,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有力抓手。关于未来的目标,张宏征表示,要继续坚守健康科普阵地,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帮助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助力健康中国行动落地生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供稿)

2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