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玥,做中西医结合研究型医生

生命时报 2021-12-08 10:32

青年创新.jpg

刘玥

做中西医结合研究型医生

刘玥,39岁,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代谢性心血管病血瘀证与活血化瘀临床转化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入选北京科技新星人才计划,获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首届优秀青年医师称号。

刘玥2.jpg

“面对疾病,中西医在同一条船上。”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见到刘玥大夫,聊起中医与西医诊疗模式的区别时,他这样说道。九年前,刘玥师从我国第一代中西医结合医学家陈可冀院士,获得博士学位至今,一直践行中西医结合,围绕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防治,将传统中医血瘀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做出了系列创新性的研究工作。2020年,他成为全国首个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

刘玥在博士就读期间及毕业后,被导师陈可冀院士分别送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西医心脏科的专业培训与科研训练,学习了介入心脏病的诊疗技术。正因为他较为系统化地学习了中医、西医两套诊病技术,才能更充分地理解中西医结合的重要价值。刘玥说,现在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很强大,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例如不能有效阻断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术后胸痛症状缓解不明显,不能耐受二级预防的西药治疗、介入术后的心脏康复等,这些都是中西医结合可以积极作为的重要方面。

刘玥的门诊有很多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即使规范使用了抗心衰的西药,还反复有症状出现。为此,刘玥苦心钻研,通过采取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最终改善了症状、稳定了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刘玥说,中西医虽然诊疗模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解除患者病痛。中医有很多实践千年的传统理论与有效药物,应该与西医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道路。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创新性研究,国外有发展很成熟的研究型医生体系,但中医药领域的研究型医生目前还不多。“我正在努力做一个坚持不断创新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型医生。”刘玥说到这显得很兴奋,现在是中医药发展的“高光”时刻,自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以来,中医药广泛参与临床救治,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方案”增添了特色与亮点。“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12日考察医圣祠的讲话,极大鼓舞了我们,做好守正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将中医药的原创理论转化为最佳的临床实践,为患者服务,是我毕生不变的追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供稿)

2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