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骥,患者治愈是医生最好的纪念

生命时报 2021-12-08 10:30

青年创新.jpg

杨骥

患者治愈是医生最好的纪念

专家小传:杨骥,40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系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皮肤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科专科分会委员,国际皮肤病学会会员;擅长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诊治。

杨骥2.jpg

“2000多种皮肤病浩如烟海,这就需要医生具备充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来做出判断。”每当遇到疑难病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主任杨骥都会小心地将皮疹照片及病史仔细记录下来,然后不断分析、分类、整理。常人不忍直视的照片,却是杨骥最感兴趣、经常盯着出神的研究对象。通过屏幕上破损的肌肤,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线索,解决病人痛苦的根源,是杨骥的使命。

皮肤病貌似平常简单,但是凶险常常就潜藏在这“简单”现象的背后。此时,就需要拨开乱象,直击根源,这考验的是医者的洞察力。多年前的一个病例给了杨骥很大触动,让他久久不曾忘却:患者就诊时只是轻微皮疹,查不出病因,肺部病情却进展迅速。后来,杨骥深入分析和研究了近万张皮肌炎患者的皮疹照片。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提炼,杨骥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一种不同于既往的特殊类型皮肌炎,命名为“脂溢性皮炎样皮肌炎”。这类患者皮疹通常很轻微,但极其容易发生急进性肺间质病变,病情危重,一旦进展,留给医生和患者的时间将非常有限。杨骥的团队建立了以“特定皮疹+甲皱微血管检测+抗体检测”的早期诊断模式,给早期治疗提供了相对充足的时间窗,通过积极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缓解和阻止肺间质病变的急性进展,有效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这项研究成果刊载于业内顶尖期刊《美国皮肤病学会会刊》上。

“皮肌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皮肤表现形式多样,预判正确可以拯救鲜活的生命。因此,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尽可能多地把病例都记录下来,即使遇到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不断总结和积累,未来也许能慢慢找到轨迹。”杨骥总是这样跟学生说。

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下,近期,杨骥的团队发现了另一种特殊类型皮肌炎,命名为“假性血管性水肿”。这类患者表现出类似荨麻疹样的水肿性红斑,但常规抗过敏治疗无效。深入研究发现,这类患者体内通常存在两种特殊类型的抗体:有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的患者,几乎都有肺的累及,多数为急进性肺间质纤维化,病情启动预后较差;抗转录中介因子1γ抗体阳性的患者,则更多见严重的肌肉累及和吞咽困难。杨骥的团队以皮肤表型变化为线索,对皮肌炎进行早期诊断,早期个体化、差异化治疗,可有效缓解肺组织和肌肉损伤,减少皮肌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硬皮病是一种罕见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皮肤的硬度检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杨骥的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和解决临床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医工合作,首次自主研发了一款集合柔性传感材料和智能传递系统的硬皮病硬度检测设备,可帮助实现皮肤硬度检测的定量分析,为硬皮病诊疗提供科学定量依据,有望填补该领域的国内外空白。

杨骥曾为一名女性肺癌患者治疗。“当时,患者身上布满大面积破溃,有的地方还露出了肌肉,令其痛不欲生。”杨骥介绍说,疾病进展到这种程度,肿瘤带来的痛苦已经不及皮肤病带来的痛苦。随着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引发的特殊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甚至波及肿瘤治疗。对此,2020年6月,杨骥带领皮肤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肿瘤靶向药相关皮肤病”的专病门诊。通过规范诊治,有效帮助缓解相关皮肤症状,解决肿瘤患者的后顾之忧,在不影响肿瘤关键治疗的前提下,整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为一名医生,杨骥始终铭记一句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他从未后悔付出过的努力和汗水:“它们将化为经验,为治愈患者铺平道路。”现在的杨骥正带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这个团结、有活力的团队继续前行,这就是年华最好的纪念。▲(杨骥)

2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