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菁,敢于质疑勇于攻坚

生命时报 2021-12-08 10:25

青年创新.jpg

何菁

敢于质疑勇于攻

何菁,45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病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委员;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荣获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

何菁2.jpg

2009年,作为主治医师的何菁已在病房轮转1年,面临各种治疗,她内心积攒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书本、指南和文献似乎不能解决很多棘手的救治问题。按照经验,遇到瓶颈时,她通常会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从机理上归纳出失败的原因。这次也是如此。

一篇发表于2008年关于T细胞亚群,特别是滤泡辅助性T细胞异常直接辅助B细胞分化的论文吸引了她,由此,何菁开始了探索之路。每天中午,她会从检验科取走自己患者化验剩余的临床标本,边吃饭边离心、染色、固定,晚上下班后上机,坚持进行了2年多相关的流式免疫细胞学研究,终于在2012年首次在自身免疫病中发现了新的免疫细胞亚群——pTfh细胞,并揭示了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致病机制。

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专利,并获批北京市2018年新增医疗检测项目,在临床常规开展,用于患者病情监测和指导用药,得到了同事们的好评,各科室的临床大夫们也经常来讨论这些免疫细胞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例如,血液科大夫根据它来调整GVHD患者的治疗;生殖科大夫称,不良妊娠患者很受益;皮肤科大夫则表示,患者治疗效果很好……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何菁看得越多,就越质疑现有的治疗方法。她通过细胞亚群检测发现,很多重症患者淋巴细胞,包括Treg细胞已经很低了,但临床还在按照指南进行激素冲击和大量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导致患者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何菁敏锐地意识到不对,于是,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她第一次开始使用低剂量白介素-2(IL-2)治疗红斑狼疮,随后又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在科室主任和团队的支持下,发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白介素-2的通路缺陷,并成功用低剂量白介素-2靶向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此前,这一疾病无特异性治疗,常用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毒副反应大。低剂量白介素-2作为受体靶向生物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疗法,不仅显著提高了疾病缓解率,还不增加感染等毒副反应,解决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导致感染和致死的临床难题,使大量患者受益。该成果为我国制定首个《低剂量IL-2治疗SLE的推荐意见》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白介素-2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同行高度评价。

在学术领域,何菁经常受邀参加国际大会并发言,推广我国先进的诊治进展,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地推动了风湿免疫临床医疗的发展。作为临床型导师,她深知对待患者和对待科研是同样的,信心和耐心非常重要,科研之路是一条漫长艰辛的途径,只有百折不挠地坚持下去才会有点滴收获。因此,她带领团队在奋进中坚持,并且不断树立信心。在研究教学方面,何菁虚心听取学生和下级大夫的意见和建议,既能静下心来埋头苦干,也能大胆放弃、敢于创新和挑战权威。

“无私奉献,言传身教,做青年同志的引路人。”这句话是何菁的真实写照。20多年来,她从一名医学毕业生成长为主任医师、教授、学术骨干,在风湿病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怀着对医疗工作的满腔热情不断进取,兢兢业业地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为一名正能量传播者,为广大青年医师树立了榜样。▲(钟艳宇)

2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