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巍巍,全力保障血管“公路”畅通

生命时报 2021-12-08 10:21

青年创新.jpg

吴巍巍

全力保障血管“公路”畅通

吴巍巍,42岁,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助理、医品中心主任、血管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下肢动脉学组副组长,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转化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血管外科分会颈动脉学组副组长、静脉曲张学组副组长。

吴巍巍2.jpg

术后不久,从ICU回到普通病房的王大哥精神地和“室友”打着招呼。大夫来查房时,他还能高兴地聊上几句,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就在几天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吴巍巍团队刚把他从“死神”那抢回来。

今年夏天,王大哥总觉得后背疼,一天晚饭后,突然产生了被撕裂般的疼痛,于是赶紧来到医院急诊。经完善主动脉增强CT(CTA)检查,吴巍巍发现了他体内的“炸弹”——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承受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夹层一旦破裂,患者将九死一生。

王大哥的夹层像“兄弟”一样趴伏在主动脉上,一直延伸到髂动脉。“手术需要放支架,然而影像显示夹层破口已经累及弓上供应脑部的动脉,如果放支架时堵住这里会导致脑部缺血,患者就面临脑梗死的风险;如果不封堵,就会因为支架无法彻底贴合夹层破口而导致血液内漏,病根无法去除。”吴巍巍反复思考着最适合王大哥的治疗方案,最终和团队定下一份个性化的手术路径。

术中透视下,吴巍巍通过精确的定位,仔细沿血管壁送入胸主动脉支架,完全封堵锁骨下动脉、颈动脉及主动脉夹层破口。随后经左侧肱动脉及颈动脉,采用激光光纤在主动脉支架开孔并送入导丝,使用球囊扩张后精准植入支架,成功恢复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动脉的血流,王大哥转危为安。

2021年11月28日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7周岁的生日,这一年也是吴巍巍来到这里的第7个年头。作为北京协和医院曾经最年轻的副高职称医生,2014年他接受人才引进,成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的首位科主任,并担任学科带头人,亲手创办起京北地区最大的血管外科之一。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快速稳步发展,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创静脉曲张射频治疗”,领先开展“下肢动脉微创斑块旋切治疗”“保留分支的微创主动脉瘤/夹层修复”“颈动脉斑块影像评估指导手术/介入治疗”“微创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抽吸治疗”等工作,科室规模与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科室运行不久,我们就接到一个慕名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就诊的蒙古国患者,造影显示他已产生下腔静脉及髂静脉血栓。这种静脉血栓栓塞症如果处理不及时,不仅会导致阻塞部位远端血液回流不畅,更为严重的是,血栓脱落会引起危及生命的肺栓塞。”吴巍巍介绍,他和团队运用先进的微创机械取栓装置,经皮肤穿刺点进入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将血栓打碎抽吸出来,避免了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创伤小、安全、有效。在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面,该手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吴巍巍十分注重通过教学与科研推动临床工作,课题“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优化策略”获得了2012年“中央保健基金优秀课题奖”,课题“复杂主动脉瘤优化综合治疗策略体系的建立”获得2017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课题“复杂主动脉瘤综合治疗与优化策略研究”获得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6年获得“首都优秀青年医生”称号,2019年获“人民好医生”称号。

“每当血液重新流动在人体血管这条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上,我开心的同时也会如释重负,因为这条‘公路’的畅通与否,不仅决定着手术成败,还承载着患者生命的重量和家庭的悲喜。”吴巍巍深有感触地说道。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在医院党委的委派推荐下,吴巍巍被北京冬奥组委任命为国家游泳中心场馆医疗和防疫副主任,又要在另一“战场”开启医疗保障模式。然而,不论在哪里护航,医者,使命必达。▲(南子钰)

2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