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伟,首创股骨头修复重建理论

生命时报 2021-12-07 19:13

金柳叶刀.jpg

赵德伟

首创股骨头修复重建理论

赵德伟,66岁,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大连大学骨科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兼任国际骨循环协会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会长、骨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首创股骨头修复重建理论和多种手术方法,搭建全国骨坏死治疗中心,推动第三代骨科植入材料的研究及临床转化。

赵德伟2.jpg

股骨头坏死的保髋系列治疗技术,赵德伟医疗团队已经走在了国内外的前列,不仅在国际著名的骨科杂志发表,被国内杂志和著作引用,还推出视频向世界同行介绍。曾有一个16岁患股骨头坏死女孩,当时已经不能行走,家长四处求医,最后慕名找到赵德伟。经过充分准备,赵德伟给她做了自创的股骨头修复重建手术,术后康复很好。更惊人的是,十年后,这个小女孩再次到医院看望和感谢赵德伟时,她已经是大连歌舞剧团的一名舞蹈演员。她亭亭玉立,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这位女孩儿只是赵德伟数千患者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赵德伟坚持深入基层及贫困地区,为患者送去高端的医疗技术。中华慈善总会特聘赵德伟为“健行天下项目”股骨头坏死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开展乡镇扶贫工作8年多,辐射全国15省。他曾多次带队到西藏自治区等地的偏远农村义诊,并在缺氧条件下开展了全国海拔最高的骨科疑难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良好。他不仅为当地百姓送去了精湛的医疗服务,同时还带动了当地医疗水平的提升。

赵德伟和他的团队坚持不断创新,把新材料研究转化到临床实际,解决目前技术不能解决的难题。3年前,一名55岁的病人老吴(化名)因车祸伤在外院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半月出现感染,后虽多次行清创术并反复安装了骨水泥占位器,但感染一直未能有效控制。三年来,切口反复破溃流脓,长期的感染导致左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无法正常行走,并丢了工作,生活十分坚难,精神也到了崩溃的边缘。由于病情重又极其复杂,被很多医院拒之门外,全家几近绝望。

抱着最后的希望,老吴慕名来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赵德伟安排老吴住了院,入院后第二天,赵德伟来病房查看病人,老吴说:“赵院长,我们是慕名而来,我这腿就交到您手里了。年好过,但日子不好过,因为怕邻居笑话,我三年没敢回家过年。”这虽然是普通患者的一句心里话,却让赵德伟深感责任重大。赵德伟坚信地跟患者说:“我们不仅要治好你的病,而且一定要让你回家过个好年!”

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一种灾难性并发症,也是关节外科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一期行假体取出清创,二期行髋关节假体再次置入。但该方式疗程较长,手术需要分步进行,总费用较高。术前讨论会上,赵德伟医生对团队成员讲:“患者既然相信我们,我们就要想患者之所想,解患者之所难。”赵德伟教授带领医疗团队,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最终为患者量身定制了“3D打印多孔钽载抗生素全髋关节假体”,成功为病人进行了一期翻修手术,极大地缩短了住院时间和手术次数,大大降低了住院费用。患者术后愈合良好,顺利出院。临行前,患者及家属激动地说:“我的腿流脓淌水快四年了,到处求医,今天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用高科技给我治好了,真是了不起!现在,我终于可以回老家和家人开开心心地过年了!”

近年来,赵德伟带领医疗团队致力3D打印多孔钽金属材料的研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具有中国自主产权的多孔钽金属骨植入体;利用3D打印技术,巧妙地设计手术方案,不断挑战极限,为股骨严重畸形、严重髋关节感染等病人彻底解除病痛、改善畸形、恢复功能,为诸多骨科棘手难题提供了多个国内外首创的解决办法,给很多患者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赵德伟从教三十余载,率领着他的团队一起努力,让骨科成为国家重点专科和国家的骨科植入材料实验室,共培养了博硕士人才238人,博士后26人,为我国输送了大量医学人才。每周六赵德伟都会认真听取学生汇报。他经常对学生们讲:“如果一个医生只对自己的手术精益求精,就是再熟练,那他顶多是一个将才;如果一个医生既能熟练地做好手术,又能在临床上不断研究创新,把握前沿科学技术,去解决问题,那才是一个懂艺术的人体科学家。”赵德伟年过六旬,依然活跃在手术台上,用一把手术刀诠释医者的使命,用手术这门艺术成就一名医学科学家!▲(张天蔚)

2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