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坚,率先开展泌尿肿瘤微创手术

生命时报 2021-12-07 18:54

金柳叶刀.jpg

周芳坚

率先开展泌尿肿瘤微创手术

周芳坚,59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主任、教授、博导;兼任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手术等高难度手术,推动了泌尿肿瘤领域微创诊治技术的发展。

周芳坚2.jpg

儿时起,周芳坚的肚子就时常出现绞痛。吃饭、学习、玩耍……疼痛这个“魔鬼”时刻都有可能突然出现,让他坐卧不安、辗转反侧。有一次,实在疼痛难忍,他躺在床上不断挣扎,竟把崭新的被子都撕碎了。转机出现在周芳坚10岁那年,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将他确诊为肠蛔虫症,疼痛的元凶是胆道蛔虫蠕动引发的胆绞痛。住院驱虫期间,年幼的他看着穿白大褂的医生救死扶伤,心生向往。治愈出院后,如获新生的他,在心中种下了“长大想当医生”的梦想种子。

1979年周芳坚顺利考上湖南医学院,1992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更是获得国家公派留学机会,到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部学习,师从国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小柳知彦教授,重点学习泌尿生殖系肿瘤、尿流动力学和腔内泌尿外科学知识和技术。学成归国后,他在湘雅医院泌尿外科工作,率先开展了输尿管镜技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尿道狭窄内切开等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改良了外伤性后尿道狭窄修补术,术后留置尿管大大缩短,并将手术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但在当时,还有一种手术始终是泌尿外科医生和患者的“噩梦”——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术。该手术时间长,超过12个小时是常态;手术出血多,出血量达2000~3000毫升;同时,术后并发症高达50%,手术死亡率达5%~15%。而这却是当时治疗肌层浸润膀胱癌的唯一方法。

看着患者痛苦的表情,周芳坚感同身受,童年胆绞痛的那一幕又浮现眼前。如今,自己已穿上白大褂,如何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1998年,周芳坚再次出发,到日本北海道大学跟随小柳知彦教授学习新技术。因对解剖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手术操作的精细要求,日本膀胱全切和尿流改道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痛苦明显减少。技术的巨大差距刺痛了周芳坚,也让他憋着一股劲,潜心学习研究。他一边阅读文献,一边反复观看手术录像和观摩当年北海道大学所有膀胱癌和前列腺癌手术。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把技术带回国,减轻病人的痛苦。

因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1998年筹划建立泌尿外科的机缘,周芳坚于1999年5月受邀来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负责筹建泌尿外科。周芳坚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展微创手术的外科医生之一。按照传统手术方法,不少泌尿外科患者要“大开刀”,术后一周左右才能下地,住院6周才能出院。为了治愈疾病的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周芳坚勇于挑战新技术,率先开展了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微创手术只需要在患者身上开3个约几厘米的小孔,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效果好。术后次日即可下地,3天就能出院,患者痛苦大大减少。在周芳坚的带领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从半个病区十几张床,发展到两个院区3个病区共116张病床的科室,建立了前列腺癌、肾癌和膀胱癌3个单病种团队,每年泌尿肿瘤手术超过3000台,其中微创手术占70%以上。

技术上要精益求精,更要坚守治病救人的初心,周芳坚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佛山市一位50多岁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当时已准备好接受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手术,但术前当晚因对手术的恐惧和对尿流改道的顾虑,逃离了医院。周芳坚深知,如果这个病人不接受手术,很可能在2年内死亡。经过周芳坚耐心做工作,2个月后,这位患者再次回到医院接受了根治性手术,获得了重生。康复后,这位患者主动申请加入了医院的义工队伍,定期到病房给病人分享自己的得病和治病心路历程,帮助那些有心灵困惑的新病人,以亲身经历引导他们接受科学治疗,战胜疾病,重回社会和家庭。

“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关键是早发现和早期规范化治疗。”周芳坚一直推行早诊早治理念,从根本上提高泌尿生殖系肿瘤治愈率。肾脏肿瘤可以通过彩超筛查,膀胱肿瘤和前列腺肿瘤可以通过验血、验尿筛查。“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肾癌的治愈率可以超过90%。大家一定要重视体检,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周芳坚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供稿)

2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