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武,让听障儿童告别无声世界

生命时报 2021-12-07 18:25

人文情怀.jpg

孙敬武

让听障儿童告别无声世界

孙敬武,58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首届“江淮名医”;在安徽省最早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全国残联指定的“贫困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手术专家;曾获首届全国“医德标兵”、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等荣誉。

孙敬武-1.jpg

当人工耳蜗顺利开机的那一刻,有的孩子哭,有的孩子笑,有的孩子吵闹,有的孩子安静……每当这个时候,孙敬武和孩子的家长一样激动不已。

每年爱耳日,孙敬武都会带领团队举办大型义诊和宣教活动。孙敬武说,当孩子们围着他,一声声“孙爷爷”地叫着,是他作为一名医生最幸福的时刻。

2012年,孙敬武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全国残联指定的“贫困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手术专家,由他牵头的国家先天性聋儿抢救项目——人工耳蜗植入,目前已让4000余名孩子受益,为安徽重度、极重度的听障儿童及其家庭带来福音,极大地推动了安徽省听障残疾康复工作的发展。

不仅如此,孙敬武在喉癌的的治疗领域同样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喉癌患者来说,手术切除喉管是活下来的唯一希望。但全喉切除后,患者是没法开口说话的,这样便会失去正常交流的能力,患者会非常痛苦,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沾上喝酒抽烟的不良习惯,给身体带来毁灭性打击。每当看到这些,孙敬武都心痛不已。他坚定地认为,不仅要让喉癌患者活下来,更要让他们有质量、有尊严地活着,早日康复,重返社会。经过多方打听,孙敬武了解到香港有无喉患者通过食管实现发音的方法。克服种种困难,他带领团队一起去学习,随后,把安徽的食管发音培训班开了起来,并牵头创建了“无喉复声”青年文明号,发动科室里有爱心、有热情的青年,一起来帮助这个特殊的群体。

孙敬武一心想为患者做实事,为此,他还牵头成立了“安徽省康复医学会无喉复声康复专业委员会”和公益组织“安徽省新声会”,通过多渠道筹集各种资源,关爱省内外的无喉病友。团队利用业余时间主办了17期食管发音培训班,无偿培训并指导省内外无喉人士言语康复训练,鼓励喉癌病友们战胜病魔,重新走向社会,目前已培训了近200人。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学会食管发声的病友当起了志愿者,教授更多的病友,实现正能量循环传递。

孙敬武拥有众多忠实的“粉丝”,省内外患者慕名而来。不出门诊的日子,他早上7点就来到科室,完成查房后就投入到一天的手术中。晚上七八点钟,他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为一些外地未挂到号的患者加班加点诊治。他总是说:“多看一个患者,就多解除一个患者的病痛,甚至多挽救一个家庭。”很多次,他自掏腰包,给贫困的病友支付交通费,并从家中带来鸡蛋,为贫困的术后病友增强营养。

高负荷的工作节奏,让孙敬武先后两次出现突发性耳聋,但他打完点滴、拔下针头后,仍旧坚持回到岗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时,他也强忍病痛,坚持为病人完成各类疑难手术。而术后,他只能在休息室的条凳上躺下,才能缓解一下腰痛。这些,他都一个人默默承受着,很少跟人提及。

孙敬武最早在安徽省开展了针对脑脊液鼻漏修补、视神经减压、侵犯颅底恶性肿瘤切除及颅底重建、垂体瘤切除、脊索瘤切除的鼻内窥镜颅底手术;他领衔开展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鼻内镜下眶减压术、鼻内窥镜下上颌骨次全切除等复杂的内镜外科手术,填补了省内空白。

为了更精准、更安全地开展鼻内镜颅底外科手术,孙敬武在省内率先引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影像导航技术。他在省内率先开展的多项颅镜联合颅内外沟通复杂肿瘤切除手术,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挽救了众多生命。

孙敬武不仅在临床业务上不断进取,在科研领域也积极探索。他坚持“科研为了临床,科研引领临床”的工作思路,先后主持完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教育厅课题4项,目前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由他主持完成的课题,5次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此外,他还发表了论文50余篇,其中6篇为SCI收录,著作1部,参编5部。

2013年,孙敬武带领科室在省内率先完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亚专科建设,给每个亚专科配备学术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合理人才梯队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展的“省医模式”也得到业内盛赞,学科还被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计划首批建设项目。▲(中国科大附一院供稿)

2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