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科,带来光明的使者

生命时报 2021-12-07 17:55

中华医药贡献.jpg

谢立科

带来光明的使者

谢立科,57岁,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院办,眼底病眼外伤科,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首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眼科学学科带头人,世中联眼科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中医眼科医联体总负责人,擅长眼科显微手术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眼病。

中华医药-谢立科.jpg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失明对每一位患者来说就相当于失去了生命。谢立科主任医师始终将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采取中西医不同的方法给患者带去光明。

2020年,有一名20多岁的女孩来谢院长的门诊就诊,她得了一种相对而言不是很常见的眼病——眼肌型炎性假瘤。这种疾病发作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眼眶疼痛,甚至有种痛不欲生的感觉,时间久了还会引起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等症状。她之前一直采用西医的治疗,而西医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大剂量服用激素来控制病情,一旦激素量减少就会导致病情的复发,当时她的病情已经持续3年,反复发作了6次。这个女孩还在育龄期,长期口服激素对全身的副作用让她一直不能怀孕,多年来十分痛苦。谢院长用中医中药的方法对她进行治疗,3个月后,这名患者的症状缓解、病情稳定,现已1年多未复发,最近她已经开始备孕了。从患者口中听到这个消息谢院长十分欣慰。30多年来谢院长致力于利用祖国医学的优势传承创新,治疗眼病,发展中医药,缓解更多病人的痛苦。

除中医中药外,谢立科副院长还擅长眼科显微手术,已经通过白内障手术、玻璃体手术等,给几万名患者带来光明。作为一名医生,他不仅仅治疗来医院就诊的患者,还经常下基层进行医疗扶贫,让基层患者能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很多老人身体情况、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甚至有的没有儿女陪在身边,失明大大降低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谢院长记得2005年第一次去基层医疗扶贫的时候,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已经失明10年,身边还没有亲人陪伴,谢院长给她做了白内障手术,老太太复明后十分感激。谢院长看到患者恢复光明后的满足与幸福,更加坚持基层医疗工作,已经连续10多年去贫困地区医疗扶贫,甚至去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双湖县对口帮扶,将自己先进的医疗技术带给基层人民,给他们带来复明的希望。

谢立科作为中国中科学院眼科医院的副院长,主管医院医疗、防疫、行风等工作。2020年一场意想不到的疫情在全球肆虐,并且在中国蔓延,谢院长自觉责任重大,怎么样一方面做好医疗工作,一方面预防新冠肺炎的扩散成为当时最大的难题。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谢院长不管白天晚上,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总结出一套医疗与疫情防控的合理流程,并通过国际广播电台向全球直播2次,为全球防疫提供了一套安全可行的方案。谢院长快速、高效地提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策略,和全院干部职工一道,使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实现了零感染、零漏诊、零误诊。2020年2月,听到湖北省麻城市疫情十分严重,谢院长立刻自费买了1万个口罩捐赠给麻城市,虽然杯水车薪,但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谢立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4年,创新性提出多种学术思想及临床治疗方案。如:提出“络损积阻”核心病机及“祛积通络法”治则,自拟祛积通络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减少黄斑水肿的复发,促进眼底出血的吸收和恢复;从肝论治干眼,治以“疏肝养阴法”,自拟逍生散方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解决很多干眼患者的痛苦;治疗超过12小时的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采用“通窍明目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自拟通窍活血明目汤,打破视网膜动脉阻塞6小时以内治疗才有效的时间窗;自拟“正斜丸”治疗麻痹性斜视,成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达20余年,治愈无数患者;提出中医药在玻璃体手术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的观点,确立围手术期中医药治疗优势;针对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的特点,正在牵头进行中医眼科老年眼病学的研究,引领老年眼病学学术发展。

谢立科副院长始终坚持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初心,把服务好患者放在诊疗工作中的首位,为他们提出最优的治疗方案,让他们都能更清楚的欣赏这个世界。▲(王楠/袁航)

2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