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成林,中医守正创新的推动者

生命时报 2021-12-07 17:55

中华医药贡献.jpg

乔成林

中医守正创新的推动者

乔成林,76岁,曾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陕西省首届名中医,全国知名中医肾脏病专家,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职位,2021年荣获“陕西省中医药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工作50余载,对急慢性肾脏疾病诊治具有较深造诣,提出“治水必先温通”的创新理论。

中华医药-乔成林.jpg

2019年夏天的某一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患者一进诊室的门就冲到乔成林先生的诊桌前紧紧的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感谢您,乔老,您不仅是我的恩人,还是我的恩师,是我从医的引路人!”

事情要从20多年前的一个寒冷冬日说起,那天鹅毛般的大雪铺满了整个城市,寒风摇撼着树枝,不住的呼啸着!和往常一样,乔成林先生已经接诊了七十余名患者,疲惫早已写在了他的脸庞,就在最后一名患者的诊治即将结束时,有一位心事重重的年轻人来到了乔成林先生门诊。患者因从外地匆匆赶来,耽误了时间,没能挂到号,恳求乔成林教授能够加号看病,劳累一天的乔老犹豫了一下。但看到患者焦急期盼的面容,便同意了,并开始耐心详细询问起这位患者的病情。

原来这是一位来自兰州军区某部队的军人,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年,辗转于多地求治,周围许多相同疾病的患友相继发生肾衰竭或换肾或去世,所以他情绪低落、恐惧。看到患者这样的情况,乔成林先生深知此人需医病、医心,所以乔成林先生不仅详细诊查了疾病,还给予了患者心理疏导。经过几次诊治,这位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战胜疾病的信心也逐渐增强,并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以每次就诊乔成林先生都会耐心为其讲解一些中医治疗肾病的知识,并介绍患者读一些关于论述水肿、尿浊等方面的经典书籍。

受到乔成林先生的中医启蒙,退伍后,患者便开始博览群书尤其是中医古籍,最终这位患者通过自己努力学习,考取了医师资格证,也成为了一名中医师,在广州行医诊治患者。行医时,他时常念起乔成林先生当年对他启迪,20多年后他怀着感恩的心,前来看望乔成林先生,此时的先生已经满头银发,但依然精神矍铄!

他说,是乔成林先生给予了他战胜疾病、战胜自己的信心,最终使他彻底康复;同时也使他领悟到了中医的奥妙!他热泪盈眶的告诉诊室的所有人,乔成林先生对于他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恩人,更是传道授业的恩师!

乔成林先生常对学生说中医的传承,不仅仅是对学术思想、医疗技术的传承,更是医者之心的传承!乔成林先生如今早已年过古稀,但他仍然坚持每周出两整天门诊,科室曾提出让先生周六门诊时限号,先生说“周六的门诊患者有的是外地来的、有的是平时没时间来看病的,若是限了号岂不是让他们还要再等一周或更长时间,要站到患者的角度多去想一想!”他认为帮患者解除病痛不光是凭借医术,更要有一颗医者之心,他要求学生临证下方要一丝不苟,并谨记“医者父母心”,对待患者要像自己家人一样耐心与谨慎诊治。

乔成林先生从医已50载,救治的患者不计其数,被他循循教诲过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虽已年过古稀,但仍紧跟学术发展前沿,提出了“治水必先温通”创新理论,向学生言传身教,激励中青年医师在医教研创新方面发挥作用。乔成林先生见到学生,脸上总会露出祥和的笑容,闲暇之余乔成林先生还经常邀学生到家里坐坐,吃个饭、聊生活、聊工作、聊人文,在学生的眼中先生他既是严师,也是慈父。岁月如梭,白驹过隙,元气化阴阳,五行论天地,一代又一代学生都早已学业有成,年过古稀的乔老仍然默默的守护着他的患者,也默默传播着医术与仁心。

乔成林先生是患者眼中的恩人,也是学生眼中的恩师,他一心推动中国的医学进步,于中国医学领域不断建树。俗话说,良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良师传道渡人、行为世范,乔成林先生从医五十余载,日日不忘大医精诚之心、为人师表之本,乔成林先生对待患者谦和平易、临证遣方一丝不苟,对待学生循循善诱、有教无类,乔成林先生从始至终秉持着一颗医者之心诊治患者、一颗师者之心教导学生,他是仁心仁术的医者,更是桃李天下的良师,是中医守正创新的推动者,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前行执灯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供稿)

24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