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杰,以静稳病人焦虑,以柔传仁爱之心

生命时报 2021-12-07 17:55

中华医药贡献.jpg

王少杰

以静稳病人焦虑,以柔传仁爱之心

王少杰,70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中医药传承指导老师,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专家,首都名中医,北京市“双百工程”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主持并参与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点行业专项科研项目、多项首都科技联合攻关项目;兼任北京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肾病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药-王少杰.jpg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袭卷京城,大量患者涌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那时人们对SARS病毒认识不全面,且物资匮乏,缺少隔离衣、护目镜等防护设备,医护人员只有纱布做的薄口罩,每天要用肥皂洗洗晾干后再次使用。为了切断传染源,4月24日医院被封闭,来上班的王少杰被隔在医院大门外,此时她想到医院只有中医科可以煎药,院内还有医生、护士需要用中药治疗,王少杰没有回家,她说服了门口警员,进到中医科煎药室,并一个人担负起了全院24小时煎药和送药工作。

为减少感染,王少杰一人要为二三十位隔离在院的感染医护人员诊疗。没有防护服,就把诊桌放在窗户边通风看病;没有防病毒口罩,就用开水烫过的纱布垫在口罩内,每日更换。“我不能倒下!如果倒下,被隔离在院内的医患人员就吃不到中药了”,她想。直到医院解封时王少杰才知道,生病的父母在一个月内去世了,她都没能见父母最后一面。

王少杰的努力,让喝中药的患者7天退烧且没有后遗症。医院解封后上报抗击SARS先进工作者时,她报了中医科其他同志,唯独没有上报她自己。

王少杰是中华肾病学会的专家会员,几十年用纯中药为治疗肾病积累下了经验。2010年的一天,年仅26岁就双目失明的赵玉被扶进诊室,她进门边哭边诉说:“不要抢救我,我的肾病了,眼睛瞎了,看不到我刚刚生的双胞胎女儿,瞎眼活着痛苦,还不如不救我。”患者赵玉被诊断为:孕32周HELLP综合征,双眼视网膜脱落(渗出性),尿蛋白,心包积液。多日抢救后,赵玉生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可双眼失明、肾功能不全让她痛不欲生。经过中医治疗,她的肾功能回到了生产前的健康状态,视力也完全恢复……像赵玉这样的患者痊愈后,都会把宝宝的相片留给王少杰作纪念,这样的相片放满了一整本相册,有的宝宝现在已经上了大学,还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了。

王少杰的诊室四面墙上,挂满了全国各地患者送来的锦旗,她的患者中,很多是在数个医院治疗后又到她这里,还有不少是经过治愈者口口相传而来就诊的危重病人。门诊中的王少杰,总是微笑着面对患者,不管病情多重的人,都能让他们从紧张的情绪中缓解过来,再通过细致耐心的问诊和安慰,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为中医科主任,王少杰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争艳才能春满园”。她把每次获奖的奖金全部捐出,带领全科走红路、学英烈,其“初心不改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不仅如此,她还赴河南实地学习张仲景的中医专业理论,为更好地提高中医专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王少杰克服种种困难,亲自设计中医科门诊就诊环境,让病人在古香古色的环境中候诊,这种环境起到了静心态、安神明的作用,有助于患者们提高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综合医院里,把中医科建成有病房、有门诊、有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实验室,并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博士生、中医师承学生,王少杰对中医药的实践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供稿)

2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