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会,敬畏每一个生命

生命时报 2021-12-07 17:55

中华医药贡献.jpg

胡元会

敬畏每一个生命

胡元会,58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辨证与辨病并重,善于诊治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中华医药-胡元会.jpg

“咚、咚、咚”随着一阵敲门声后,一位老大爷中气十足地说道:“胡主任,又来给您添麻烦了!”“哪里,哪里”,胡元会赶忙起身边回应边请他坐下。老大爷姓马,甘肃天水人,今年已经87岁高龄了,这次来是请胡元会帮忙复诊的。

2015年是马大爷查出有心衰和房颤的第二年,他去了多个医院吃了很多药,身体却每况愈下,也是这一年他与胡元会结了缘。马大爷让在北京工作的孙子带自己到天安门看一看,正是这次北京之行让马大爷认识了胡元会,才有了他们之间的故事。

“问题不大,挺平稳,我拟个方子回去再吃一段时间,继续保持,平时还是要多活动,您老这身子骨比之前可硬朗了”,胡元会把完脉说道。这时候马大爷话匣子也打开了,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来时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对着跟诊的学生说:“胡主任医术高,我第一次来看的时候,主任给我三副药症状就好多了,我现在说话都不用大喘气了,胡主任看我小老头从农村来的,每次开方子都不给我开太贵的,好人呐!我现在每年都要来这里瞧上一瞧,胡主任说没事我才放心,没有他我早就不行了,现在我觉得我得活到一百岁呢……”。胡元会接过话,同跟诊学生回忆起马大爷治疗过程,边说边把方子开好了。马大爷拿过方子,乐呵呵地对胡元会说:“多谢胡主任了,您也注意身体,您身体好,我们这些病人才更有福气啊。”说完又对着跟诊学生说:“你们要好好和胡主任学习啊,胡主任太厉害了”,马大爷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临走前胡元会还不忘嘱咐马大爷要多运动,多晒太阳,少生气,儿孙自有儿孙福。

这只是胡元会门诊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像马大爷这样的患者,胡元会不知道问诊了多少人。因为病人较多,时间有限,胡元会门诊结束后,会和学生们一起回忆这些门诊复诊的病人,耐心地和他们讲解自己的治疗思路,包括各个时期的症状、证候、舌象、脉象,以及在不同阶段如何考虑用药,如何抓住主要矛盾,一点点的解决问题……学生们从这种情景重现似的教学方式中获益良多。

在其他人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就诊过程,但对马大爷这些病人来说,则是一次“求仁得仁”的过程:求的是心安,就诊的意义并不亚于第一次症状有所好转时。在胡元会看来,这是自己在行医路上交的又一份满意答卷,是向生命的又一次致敬。胡元会时常告诫身边的人,“要常怀悯人之心,敬畏每一个生命”,他高超的医术经常为患者所乐道,有时患者还会“攀比”各自都是喝了几服药就缓解症状的。

胡元会还带领团队紧跟时代步伐,以中医经典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积极开展实验研究。胡元会及其团队先是依托实验数据,验证了心复康口服液对心衰大鼠治疗的干预研究,和芪珀生脉颗粒在治疗心房纤颤气阴两虚证方面的有效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研究等多项科学实验,从微观层面为中医治疗心衰、房颤、高血压等疾病提供了有力支撑。无论是科学实验还是治病救人,在胡元会看来都是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对生命意义的诠释。

无论大病小疾,胡元会都耐心地呵护他的病人,守护他心目中热爱中医的那颗火种。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讲:学医要“大医精诚”,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或许,在胡元会看来,唯有如此才有资格去“敬畏生命”,也唯有如此才能够去追寻他心目中的“苍生大医”。▲(王欢)

21907